裴玉華正在照顧不能自己行動的公公 攝/法制晚報記者 葉慧
  身邊孝星
  法制晚報訊(葉慧 張元欣)在你我的身邊,有著這樣一群人,他們像一粒粒塵土,微薄、微細、微乎其微,卻隨處可見。他們自認渺小,卻塑造了偉大。他們總看別人,還需要什麼;他們總問自己,還能做些什麼。他們越平凡,越發不凡;越簡單,越彰顯簡單的偉大。他們用愛心播撒著世間最美的軌跡,用心靈的力量將其沉澱為精神的沃土,讓溫暖發芽。今天,本報將繼續刊發系列報道《身邊孝星》,為您報道他們的故事。
  13年前,丈夫病故,她拖著生病的身體,替丈夫扛起照顧公公的重擔。三年後,老人查出了腦瘤,只能保守治療,這一照顧就是十幾年。今年3月又“雪上加霜”,公公癱在了床上,大小便失禁。
  有誰知道,這些日子,在裴玉華心裡有多少酸甜苦辣——250多天了,她守在跟前伺候,從沒睡過一個整覺,白天卻像一隻不知疲倦的小蜜蜂,喂食熬藥,洗臉擦身,端屎接尿,為了買到老人所需的藥,她一上午奔走三家醫院。
  昨天,記者來到裴玉華的家中,感受這位孝順兒媳平凡而艱辛的家庭生活。
  人物檔案
  姓名:裴玉華
  性別:女
  年齡:59歲
  家庭成員:公公、女兒、外孫
  所屬社區:望花路西里
  “沒有你我活不到今天”
  59歲的裴玉華,是中建一局老工人李錫明的兒媳,自從嫁到他家以後就任勞任怨地承擔起所有的家務活兒。不幸的是,她丈夫2001年因病去世,留下了年邁多病的老父親,家中沒有親人照看他。
  “就像天塌下來一樣,失去了頂梁柱,就剩一老一小了。”裴玉華說,當年她只是一個家庭婦女,沒有了經濟來源,僅靠平時打些零工,收入及其微薄。公公患腦血栓、心臟病、高血壓,還摘除了一個腎,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,她失去了生活的勇氣,非常消極。
  公公80多歲,失去兒子如一把刀子捅在他的心裡,生活更加凄苦。於是,裴玉華決定鼓起勇氣撐起了這個家,用兒媳溫暖的心照顧老人,讓老人度過幸福的晚年。
  老人患多種疾病,打針、吃藥、吃飯、個人衛生、醫院看病……全由裴玉華一個人照顧,但她從未有過一絲想要離開的想法,10年來,對老人的照顧無微不至。她自己患有直腸癌,老人也患有腦瘤,都要長期吃中藥,就是自己身體多麼不好,也要堅持為老人做好點滴生活小事,安頓好老人的生活起居。
  一直以來,老人行動不便,不能外出,只要裴玉華到醫院拿藥都要叮囑他,別亂走動,站穩了才能走。老人得到兒媳的照顧,多次感動地流著淚說:“謝謝兒媳,沒有你的耐心精心照顧,我也活不到今天。”
  每天都忙不分白天黑夜
  十年來,公公靠吃中藥根本沒有治愈的希望,所以身體一天不如一天。今年3月,他的病情惡化,生活完全不能自理。老人卧床不起後,裴玉華更是日復一日地照顧他的起居生活。
  在老人的房間里,裴玉華支了一張摺疊床,這張床是裴玉華為自己準備的,老人離不開人,只要一醒,見不到兒媳就會喊她,無奈之下,她搬到跟前“隨時聽命”。
  裴玉華告訴記者,公公的腦瘤長大了不少,平時不能平躺,只能右側著睡,而且還要安頓一個最舒服的姿勢,用枕頭頂著身體,否則他會心律加快、血壓升高,她絲毫不敢放鬆。
  “每天的忙,從不分白天黑夜。”裴玉華說,老人腦袋脹,躺下二三十分鐘就要起來,然後她將老人抱到床邊的座椅上,剛坐穩,老人又開始派“活兒”,一會兒屎一會兒尿,一會兒後背癢,還得燒水幫他擦身,就連做頓飯,老人也不停地喊她,生怕她離開自己。
  裴玉華的睡眠真可稱得上“見縫插針”,只有老人真正睡著了,她才能睡下,但時間都不會太長。8個多月了,她從沒有睡過一個整覺。她自己算了一下,一天當中她最長的覺不超過兩小時,都是零星二三十分鐘打個盹,公公一醒,她準會被叫醒。
  不管困不困,清晨6點半,天還矇矇亮,裴玉華就要起床了,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為老人洗臉擦身、換洗衣服,同時為小外孫張羅早餐。不管白天黑夜都在跟前伺候,喂水喂飯從不嫌煩,擦屎接尿從不嫌臟嫌累。
  “配好一次藥至少跑三家醫院”
  公公重病,年事已高,醫生建議採取保守治療,並重新給老人開了藥。
  “光上午的藥,就要分開六次吃。一天下來,中西藥至少吃上十多回。”裴玉華指著廚房熬中藥的鍋說,每天下午三點是熬中藥的時間,這些藥是從望京醫院、二炮醫院以及社區醫院開的,有的藥給一個月的量,有的是一個星期的量,哪一種藥沒有了,就得跑一趟。
  “配好一次藥,至少跑上三家醫院才行。”她說,住一起的女兒也會幫忙,但老人並不認可她,她不上班時,就會跑到醫院配藥。至於護理老人,女兒是幫不上忙的,家裡大大小小的活兒都是她一個人來做,有時候她累得恨不能爬著走。
  裴玉華的生活是艱辛的,時間是緊張的,她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照顧老人上,就連買菜的時間都沒有。打開她家的冰箱,裡面裝滿了蔬菜,菜量足夠吃一周了。“這十天半月的,才買一次菜。”裴玉華說,這些菜都是買藥時路過菜市場順道捎上的,為了節省時間,每次拖一推車回來。“公公離不開人,每次我出一趟門,都早去早回。”
  記者註意到,時間雖緊,但裴玉華把老人料理得乾乾凈凈的,從未患過褥瘡。現在天冷了,為了不讓老人受涼,裴玉華早早地給老人鋪上了毯子,灌上了暖水袋。老人吞咽困難,她就把水果打成果汁,把蔬菜打成菜泥,用勺子喂給老人。
  “照顧公公10年沒一句怨言”
  多年照顧老人的經歷,讓裴玉華總結出了不少照顧老人的經驗與辦法。
  由於腦瘤壓迫精神,公公患上了老年痴獃症,時常煩躁發脾氣,每當這個時候,她會撫摩老人的頭,老人漸漸就安靜下來了。她笑著說,由於長期照顧老人,她已經摸著了公公的脾氣,夜裡公公不睡覺,她像哄小孩一樣哄公公,“在家裡,他只聽我的話。”
  裴玉華說,照顧老人還要特別註意他的飲食,老人一般牙不好,腸胃消化能力弱,做飯時儘量做得軟和、清淡,否則就有可能拉肚子。同時,要幫助老人勤剪指甲、勤洗澡,保證老人始終處在一個乾凈的環境中。
  “耐心是照顧老人最不可缺的‘特效藥’。老人就像小孩兒,耍小性子的時候,做晚輩的不要煩,要哄。”裴玉華說。
  兒媳悉心照顧老人,孝心感動了街坊鄰裡,鄰居吳大媽說:“大家都很羡慕李錫明家有個這麼好的兒媳,無論有多難,兒媳婦都對他不離不棄。”
  面對別人的誇獎,裴玉華總是淡淡地說,“公公也是爸,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。”
  記者手記人間尚有真情在
  網上最近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:1985年,“計劃生育好,政府來養老”;1995年,“計劃生育好,政府幫養老”;2005年,“養老不能靠政府”;2015年,“推遲退休好,自己來養老”。
  這個段子雖然有些尖刻,但真實地反映出老百姓對於養老問題的擔憂。
  正常老人尚且如此,對於一些老了之後,因疾病喪失部分身體機能的老人來說,處境更是艱難:子女在外打工無法照顧,敬老院不收。他們面臨著無處安養的窘境。
  失能老人該去哪?這是一個沉重的有些讓人心痛的話題。
  好在我們的社會還有像裴玉華這樣的好兒媳,她們的不離不棄,讓我們感受到人間尚有真情在的溫暖。
  文/葉慧 張元欣 攝/葉慧
  (原標題:200多天 好兒媳沒睡過一個整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t27ftik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